|
|
|
信息来源:admin 发布日期:2011/7/20 浏览人数:918 |
|
兔球虫病是由于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家兔的肠上皮细胞和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一、病原和生活史 本病病原是艾美耳的13种球虫。其中兔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肝脏胆管上皮,其余各种都寄生在肠上皮。 球虫在体内的发育分成不同的阶段,各阶段虫体形态并不相同。在粪便中的球虫称作卵囊。卵囊椭圆形或圆形,镜下呈无色或黄色,有两层轮廓的卵囊壁。新随粪便排出体外的卵囊内含一球形的原生质球,无感染性。经数天后,发育成有4个孢子囊,每个囊内2个子孢子的结构,称孢子化。孢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性,称感染性卵囊。兔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被感染。子孢子在肠道内钻出卵囊,进入肠上皮或胆管上皮进行无性的裂体增殖,产生大量裂殖子。裂体增殖可反复进行,几代过后,出现有性的配子生殖,产生大配子和小配子,二者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外周形成囊壁即成为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发育成感染性卵囊,开始新的一轮生活史。 二、流行特点 球虫病各个季节都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季节多发,在南方为5—7月份,北方为7—9月份。兔舍潮湿和高温高潮地区发病率高。球虫卵囊的抵抗力极强,在潮湿的土壤中可存活数年,因此,兔场一旦发生球虫病就很难根除。本病以断奶至4月龄的幼兔易感性和死亡率最高,成年兔为隐性感染,成为带虫者。因此,病兔、带虫兔以及被卵囊污染的用具、环境等都是本病的传染源。鼠类、昆虫及饲养人员都可以是本病的机械传播者。 三、症状及病变 病兔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苍白或黄染。按球虫寄生部位可分为肝型、肠型和混合型,以混合型居多。肠型以顽固性下痢,腹泻带血为特征,常急性死亡。肝型以腹围增大下垂,肝肿大,触诊有痛感,结膜轻度黄染为特征。混合型则兼具二者特点,可见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粪便带血及粘液或肠粘膜。尿频,或常呈排尿姿势。腹围增大下垂,肝区触诊疼痛。结膜苍白有时黄染。后期往往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抽搐或麻痹,尖叫死亡。死亡率为50—60%,有时高达80%以上。病程10余曰至数周,病愈后长期消瘦,发育不良。 病变可见肠球虫病小肠及盲肠血管充血,粘膜充血出血,病程长者粘膜上有许多白色结节,内含卵囊。肝球虫病可见肝表面及实质内有多量白色或淡黄色粟粒大至豌豆大病灶,内含各发育阶段的球虫。 四、诊断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情况、病理变化及镜检找到球虫不难确诊。需注意不能单靠粪检发现虫卵进行确诊,而应综合诊断。 五、防治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措施如下:①保持兔舍的干燥、清洁。②仔兔、幼兔、成兔分群饲养。③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全群紧急药物预防。④新引进兔一定要隔离观察。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兔抵抗力。⑥对断奶前后至4月龄幼兔进行药物预防。 药物的预防和治疗可选择下列: ①磺胺喹恶啉,预防用2/万浓度饮水,连用3—4周;治疗用3/万浓度饮水或混饲。②磺胺氯吡嗪(三字球虫粉)预防按2/万浓度饮水,供断奶仔兔饮用,连用30曰,药液最好当曰配制,当曰用完;发病时治疗量为3/千浓度。③磺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和三甲氧苄氨嘧啶,按5:1混合,治疗量按4/万浓度混料饲喂,连用7曰,必要时停3曰再用7曰。④二硝苯酰胺(球痢灵)将此药与3倍量磷酸钙一同研细,配成25%的混合物,预防以1.25/万浓度剂量拌料饲喂;治疗以2.5—3/万浓度混饲,连用3—5曰。⑤莫能霉素预防按0.2/万浓度混饲;治疗按0.5/万浓度混饲。 对球虫病的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早期用药,晚期效果不好。其二,轮换用药,一般一种药用3—6个月改换其它药,但不能换同一类型的药,如不能从一种磺胺药换成另一种磺胺药。其三,应注意对症治疗,采取辅助疗法。如补液、补充维生素K、补充维生素A等。 肝型球虫病,肝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原图:柴家前) 肠出血,有白色小点(原图:柴家前) 肝脏结节压片,球虫卵囊(原图:王云峰等)
|
|
|
|
|